当前位置:
大学生做“微商”是否靠谱
来源: | 作者:education-95 | 发布时间: 2022-11-16 | 135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款使用真皮粉扑的气垫,相当水润透气,现货150元!”日前,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罗淼编辑好文字,给实物拍好照片、调好光,按下发送键,这条消息立刻发送到她的微信朋友圈。刚刚开始“微商”生涯的她,朋友圈的封面图已经换成了专业的“购买须知”,说起生意经来也头头是道:“这样可以提醒客户不要口头预订,确定购买直接按上面方式付款,方便省事。”

“微商”是什么?简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大学生做“微商”,到底有多火?人人网近日针对大学生进行的网络消费态度调查显示,85.5%的学生表示其朋友圈子里有人在做“微商”,60.7%的学生表示未来会考虑做“微商”。

做“微商”,为何如此受到大学生青睐?这究竟是不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创业形式?“微商”与学业之间,又该如何平衡?

无门槛、省时间是主因

北京的大学生梁静曾是“微商”大军中的一员,销售某品牌面膜。“我表姐在卖面膜,我试过,感觉很好用,想推荐给身边的人,而且还能挣些零花钱。”而罗淼做“微商”的原因比较简单,“微信是我每天主要使用的工具,比开其他网店方便多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自己用过觉得效果好,想卖给身边的人顺便赚点零花钱,以及自己在外留学或者有亲戚朋友在国外方便采购,是不少大学生做“微商”的理由。而运作模式,又大体分为两种:一是代理,即自己无货源,需要从上一层代理那里提货销售,销售商品种类有限;二是代购,即自己有货源,可帮助客户购买到他们想要的商品。

“‘微商’不占用太多时间,简便易行。”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占仁说,“学生大多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体验。”不少做“微商”的大学生也表示,他们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产品的代购代销,需要投入的经费也比较少。

“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用业余时间做‘微商’创业能锻炼学生,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某高校班主任*老师说,“我在朋友圈看到有意思、有创意的广告,有时还会帮忙转发一下。”

伤人脉、货单一,不少大学生“微海折戟”

尽管做“微商”简单易行,甚至“大学生‘微商’创业月入过万”等消息还频频见诸报端,但其中真正能坚持下来的还是****。此前有调查显示,已经参与“微商”创业的大学生中,能挣钱的不足两成。

北京某高校学生张扬非常厌烦自己的朋友圈被来自各种朋友的“广告”刷屏:“我希望的朋友圈是真实的自己,学术信息也好,朋友生活也好,但是**不应该都是卖东西的广告。我已经屏蔽甚至删除了一些做‘微商’的好友。”

梁静现在已经不再做“微商”。比起亏损,她更在意人脉的维系:“半个月之内,我被好几个人拉黑,别人觉得发朋友圈卖东西很烦。”

除了人际关系的顾虑外,不少大学生“微海折戟”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简单易行”可能意味着混乱与无序。

“我们班较多的时候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在做‘微商’,但大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山东某大学学生林岚告诉记者,大学生做“微商”大多会选择代购代销化妆品、鞋帽服饰等,商品比较单一:“有的人为了推广产品,每天发很多信息刷屏。这些信息很多是由上线专门提供的,一看就知道是虚假宣传。”

“我很反对大学生做‘微商’,这既不能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没有什么含金量,大学生还是应该在专业领域发挥所学。”一位大学生家长直言。

警惕“击鼓传花”式“微商”带来的商业错觉

有人叫好,有人反对,到底该如何看待大学生做“微商”?

北京某高校教师刘舜含担忧,目前还缺乏监管的“微商”市场容易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商业体验:“很多大学生从‘微商’开始自己的创业初体验,但现在不管是交易对话、转账记录,还是效果展示,所有能帮‘微商’揽客的内容都能通过软件定制,这会让学生产生弄虚作假不需要成本的错觉,不利于创业精神的培育。”

“如果只是简单地利用微信、微博平台从事代理,玩‘击鼓传花’,没有任何原创性的思考和探索,这并不是好的创业形式,甚至不能说在创业。”武汉某大学学生处教师杨超认为,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能够敏锐发现商机,结合专业知识和市场需求,积极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是应该鼓励的,学校甚至还可以在这方面为他们创造便利条件。”

*占仁也同意这样的观点:“我们鼓励大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或者是所研究的科研成果来进行创新型创业,而不是简单照搬照抄。”

此外,还有不少已经走上创业之路的青年告诫大学生,在校期间还是要以学业为主。某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的大学生创始人马伟坦言:“作为学生,还是应该更注重学业,在学习环境下去创业不是很靠谱。如果没有找到商业的本质,就去盲目创业,这样很容易失败。”